日前,在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举办的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上,北京市经信局副巡视员姜广智发表了关于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报告中,姜广智从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的突出问题、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实践四大方面对中国半导体现状和局势进行专业角度的深度剖析。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从全国范围来看,姜广智指出,自国家发展纲要推进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性良好发展势头。北京市近十年时间内取得了很高的成绩,极大推动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近五年,投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产值也接近千亿规模,成为了高精尖产业新的支撑。
姜广智提到,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有三大特点:一是设计领域优势明显,紫光展锐、豪威科技、兆易创新等企业居于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前列;二是制造领域产品线丰富,中芯北京、中芯北方以及燕东微电子等厂商的生产线布局;三是装备产品种类齐全,北方华创是国内产品种类齐全、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
多方面考虑产业发展
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姜广智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是集成电路产业将保持持续增强,使中国信息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方向,其战略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第二点,硅基技术,将仍是产业主流技术路线,器件小型化继续是主攻方向。在颠覆硅基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问题上需要一定定力,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前进;三是集成电路要实现创新突破,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投入,五年、十年作为周期来考虑产业发展是几本出发点;第四点是要发挥北京的创新优势,进一步解决集成电路装备和EDA工具的关键问题。
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突出问题
根据对集成电路发展的思考,姜广智总结了北京发展集成电路的几点突出问题。一是全国布局分散化,稀缺的创新资源分流,北京创新优势被许多地区的政策优惠优势所掩盖;二是设计产业虚胖式发展,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近几年规模增长主要靠外延因素驱动;三是上下游协同不足,系统厂商自主研发芯片面临困境,北京的系统优势还需建立相关机制。
突破体系建设的困局
姜广智表示,总结突出问题是因为敢于面对、寻找自身不足,清醒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集成电路和软件发展规律的其中一个差别在于,软件人才布局数量非常庞大,从事软件的相关专业范围较广。但是集成电路行业的准入门槛很高,从业者的培养路程更长。解决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大面积的培养和引进集成电路人才,弥补行业人才匮乏缺口,姜广智说道。
最后,姜广智对报告做了以下几点总结: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中之重任务;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在设计业,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夯实装备和EDA工具的基础;北京要广纳贤才,集中发力,寻求在新兴领域和战略关键领域的新突破。